黄泉认母原文
黄泉认母的典故出自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,原文如下:
```初,郑武公娶于申,曰武姜。生庄公及共叔段。庄公寤生,惊姜氏,故名曰“寤生”,遂恶之。爱共叔段,欲立之,亟请于武公,公弗许。及庄公即位,为之请制。公曰:“制,岩邑也,虢叔死焉,佗邑唯命。”请京,使居之,谓之“京城大叔”。祭仲曰:“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先王之制:大都,不过参国之一;中,五之一;小,九之一。今京不度非制也,君将不堪。”公曰:“姜氏欲之,焉辟害?”对曰:“姜氏何厌之有?不如早为之所,无使滋蔓。蔓,难图也。蔓草犹不可除,况君之宠弟乎?”公曰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既而大叔命西鄙、北鄙贰于己。公子吕曰:“国不堪贰,君将若之何?欲与大叔,臣请事之;若弗与,则请除之,无生民心。”公曰:“无庸,将自及。”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,至于廪延。子封曰:“可矣。厚将得众。”公曰:“不义不昵,厚将崩。”大叔完聚缮甲兵,具卒乘,将袭郑。夫人将启之。公闻其期曰:“可矣!”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。京叛大叔段。段入于鄢。公伐诸鄢。五月辛丑,大叔出奔共。遂置姜氏于城颍,而誓之曰:“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”既而悔之。颍考叔为颍谷封人,闻之,有献于公。公赐之食。食舍肉。公问之,对曰:“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矣,未尝君之羹。请以遗之。”公曰:“尔有母遗,繄我独无!”颍考叔曰:“敢问何谓也?”公语之故,且告之悔。对曰:“君何患焉?若阙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?”公从之。公入而赋:“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!”姜出而赋:“大隧之外,其乐也洩洩!”遂为母子如初。```
这段文字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与其母武姜之间的故事,其中包含了黄泉认母的情节。郑庄公因母亲偏袒其弟共叔段而与其产生矛盾,最终导致共叔段叛乱,郑庄公平叛后,将母亲武姜软禁于城颍,并发下“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”的毒誓。后来,在颍考叔的建议下,郑庄公挖地至泉水处,建造地宫,与母亲在“黄泉”中相见,从而化解了母子间的误会,恢复了母子关系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黄泉认母的故事背景是什么?
《左传》中还有哪些关于黄泉认母的典故?
郑庄公与武姜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?